自2016年2月井岡山被成功列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后,井岡山管理局、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,積極策應全省打造美麗中國“江西樣板”、吉安市打造“全景吉安、全域旅游”,始終堅持“紅色引領、綠色崛起”發展戰略,大力推進井岡山全域旅游發展,各項工作邁上了新臺階。一是旅游保持良好發展態勢。2016年全山共出售景區大門票張數及門票收入均同比增長20%以上,為井岡山實現率先“脫貧摘帽”發揮了重大推動作用。二是井岡山景區游客滿意度連續六年在全省40個重點景區中位列第一。三是全山公眾安全感連續六年在全省位居前列,四度蟬聯“平安杯”。四是紅色培訓如火如荼。2016年全山主要紅色培訓機構共舉辦培訓班5042期,培訓學員近30萬人,均同比增長50%以上,紅色培訓已經成為全山旅游業穩定增長的有力支撐。五是“智慧井岡山”項目建設成效顯著。實現了網上訂票、訂房、定餐、訂購,初步完成了市政管理、應急聯動指揮管理、投訴管理的有機融合,實現了井岡山旅游的歷史性突破,成為吉安市“三看”流動現場會的亮點工作。六是景區知名度持續提升。井岡山成功入選“全國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”、“全國十大最熱門的紅色旅游目的地”、“我最向往的黨史紀念地”、“2016同程旅游十大游客關注旅游目的地”等等。
注重體制機制創新,強化頂層設計。結合井岡山旅游工作的實際情況,在井岡山市文廣新局增設鄉鎮旅游工作職能,構建了城鄉兩級全域旅游發展工作體系。深入推進景區綜合執法改革,組建了景區行政執法處,在景區內依法集中行使市容環境衛生、市政管理、規劃建設、工商、物價、票務稽查等方面的行政處罰權、行政強制權。建立了旅游巡回法庭,設立統一的旅游咨詢投訴電話400-188-0796,完善糾紛調解與快審機制。以城鄉建設、自然保護、國土用地等規劃為基礎,推進全域旅游發展“多規合一”工作,啟動了《井岡山全域旅游發展規劃》的編制,將現有的旅游規劃范圍(十一大景區)覆蓋到全市范圍,強化全域旅游發展的頂層設計。
注重旅游空間開拓,強化聯動發展。主動把握旅游業發展規律和游客旅游消費規律,統籌謀劃遠途旅行、近處環游、休閑度假及城鄉深度游。大力實施“茨坪+”行動計劃,重點推進了以茨坪為中心,梨坪、羅浮、拿山廈坪、黃坳、龍市、茅坪6個區域為輻射的“1+6”特色旅游小鎮建設。根據小鎮的特色資源、特色文化和特色生態,合理布局發展重點和方向,著力培育培育運動健身、休閑度假、文化創意等主題小鎮。注重完善特色小鎮接待服務功能,努力促使每個小鎮有一個停車場、一個服務中心、一批農家樂餐飲住宿點。重點整合擁有歷史和文化韻味的自然村舍,引進有實力、有經驗的民宿運營企業,發展精品民宿產業,建成“鄉伴井岡山,原舍拿山”等精品民宿項目。目前,正在大力推進羅浮旅游服務區綜合開發項目建設,按照“山水羅浮?雙養圣境”的規劃理念及“構建井岡山旅游新空間、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、打造城鎮化新標桿、樹立紅色文化傳承新典范”的總體思路,從空間戰略、旅游格局、文化傳承三方面對羅浮片區重新定位,將紅色文化傳承創新、休閑度假產業構建、城鄉統籌發展三位一體推進,形成江南、坳下、石市、長嶺及文水五個組團,著力將羅浮打造成集旅游集散、休閑度假、康體養生、鄉村旅游、運動培訓等功能于一體,以山水田園小鎮為核心的旅游綜合體。同時,主動融入并引領井岡山、永新、遂川紅色旅游一體化建設,加強與武功山、青原山合作,打造“大井岡旅游經濟圈”。以井岡山、衡山、韶山“三山”戰略聯盟、湘贛邊區域“九縣一市”開放合作以及全國紅色旅游創新發展城市聯盟為平臺,通過廣告互換、形象互推、促銷互動、客源互送、門票互惠等合作方式,打造贛西湘東大旅游圈。今年,將按照《2017年湘贛邊區域旅游合作行動方案》,共同打造精品紅色旅游線路,開展系列大型的紅色旅游活動。
注重完善旅游設施,強化項目帶動。新建、改擴建旅游廁所共計55座,全面完成旅游廁所革命建設任務,榮獲“江西省旅游廁所革命先鋒行動首批建成單位”稱號。今年,將重點推進茨坪停車場建設、茨坪城區污水治理、茨坪農貿市場搬遷、茨坪二環路改造提升等重點項目,不斷改善景區基礎設施。策劃包裝了35個旅游項目進行招商引資,主動對接浙江大豐集團、云南城投公司、中國康輝集團等企業來山考察、洽談合作。重點實施了“旅游+”行動計劃,制定了《關于加快推進井岡山開放型經濟經濟升級發展的意見》,出臺了產業扶持政策,以旅游業引領總部經濟、休閑經濟、會展經濟、電商經濟發展,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。目前,立茂科技、禾田實業等10家擬上市企業成功落戶井岡山。
注重旅游資源挖掘,強化產品打造。一方面發展提升紅色旅游。實施了紅軍故鄉情景再現工程,今年,將圍繞紀念井岡山根據地創建90周年,全力推進南山景區公園改造提升工程,圍繞“星火相傳”主題雕塑、紅色基因傳承展示和火炬廣場三大建設重點,將其打造為井岡山紅色旅游新亮點;全力推進一個雕塑、一場演出、一本書籍、一堂黨課、一部影視的“五個一”文化產業工程,打造紅色經典;全力實施紅色教育的“場館提升”工程、景區景點的“形象提升”工程、舊居舊址的“氛圍提升”工程,并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在主要進山公路進行節點打造,營造紅色旅游氛圍。同時,還將實施劉家坪紅軍文化村項目,重點抓好一場文藝匯演、一場紀念大會、一場研討會和一場井岡山精神展等系列活動,并在全山推出一批類似“朝圣之旅”、“ ‘紅’運之旅”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,不斷豐富紅色旅游內涵。另一方面鞏固創新綠色旅游。不斷加強杜鵑山景區、龍潭、水口等綠色景區的開發升級。關閉多年的五馬朝天景區重新開放。建設了菖蒲金葡萄園、國家農業科技園八角樓園區等一批農業觀光項目。加快實施了井岡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道改造升級、直升機低空飛行、泰康養老中心、康輝茶博園、溫泉開發、中信梨坪國際會展中心、仙口熱水洲生態休閑旅游等旅游項目,組織策劃農業觀光、農事體驗、田園騎行等休閑活動,努力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,提升井岡山旅游競爭力。
注重旅游商品開發,強化資源優勢。為進一步提升井岡山旅游購物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,延長井岡山旅游產業鏈,實現從單一的門票型旅游經濟向綜合旅游經濟的轉變,井岡山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優勢,不斷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,開發出特色鮮明、具有歷史紀念意義、收藏價值和實用性并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商品。如今工字銀元、井岡黃菊、井岡紅茶、手工油紙傘等旅游商品開發已漸成規模。當前,井岡山正在加快旅游商品生產展示基地建設,重點做好“茶”、“酒”、“水”、“竹”四大文章。通過加大對旅游商品生產企業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,培育一批規模較大、影響較強、技術性高的旅游食品、旅游工藝品生產企業,開發系列結合井岡山紅色文化、民俗風情、山水風光等元素的陶瓷、文化衫、手工制品等旅游紀念品,不斷拓展和延伸旅游產業鏈。同時,積極組織參加中國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、江西旅游產業博覽會等各種類別的展會,引導旅游商品企業走出去營銷,大力宣傳推廣井岡山旅游商品。下一步,井岡山將優先開發、推廣具有井岡山本土特色、對群眾創業致富有拉動作用的旅游紀念品、工藝品等商品,重點依托井岡山智慧旅游平臺,全面整合全山旅游商品優質資源,以網絡方式展示、銷售給游客。
注重平安景區建設,強化旅游服務品質。大力推進了“智慧井岡山”建設,建立了集網上訂票、訂房、訂餐、訂購于一體的智慧旅游系統,建成了大聯動指揮中心、數字城管和12345熱線,實現了城區(景區)數字化管理、應急聯動智慧管理、投訴受理督辦管理的有機統一。推行了旅游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工作,把規范化、精細化的標準體系落實到每一個環節。開展“微笑之星”“服務明星”“巾幗英雄崗”等服務評比,實施紅色經典講解提升計劃,強化旅游一線人員培訓,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的執業素養。積極推行消費價格“明碼標價和價格上墻”制度,加大對“黑車、黑導、黑社”等市場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,加強旅游咨詢投訴受理,強化旅游秩序監管、旅游質量監督。建立完善安全預防體系,加強景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,確保旅游安全運行。井岡山連續6年在江西省重點景區景區游客滿意度調查中位列第一,公眾安全感在全省100個縣市區位列第一。
注重旅游扶貧帶動,強化共建共享。重點實施了44個貧困村村莊整治工程,打造了鵝嶺至古城、龍市至大隴等6條干道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以及19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點,促使鄉村基礎設施更全、環境更好、景色更美。積極推動34個村申報國家級旅游扶貧試點村。積極開發原生態體驗、觀光采摘、農家樂、垂釣休閑、養生度假等鄉村旅游特色產品,引導群眾從事旅游商品制作和銷售,共享旅游產業發展的紅利,努力探索旅游產業富民模式。比如,茅坪鄉神山村積極發展“入戶體驗”旅游,壩上村推出的“紅軍的一天”紅色培訓體驗項目,當地貧困群眾通過為學員提供食宿等方式增加收入。2016年,茨坪鎮榮獲“江西省旅游風情小鎮”稱號,黃坳村成功申報4A級鄉村旅游點,完成了茅坪村5A級鄉村旅游點、神山村和長路村3A級鄉村旅游點的申報工作。目前,全山從事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逾千家,吸收貧困戶1300多戶,占貧困戶總數的31%,為井岡山實現率先脫貧“摘帽”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井岡山將繼續堅持“紅色引領,綠色崛起”發展戰略,圍繞“紅色最紅、綠色最綠、脫貧最好”目標,奮力拼搏,砥礪前行,努力在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上爭當排頭兵,在打造美麗中國“江西樣板”、發展綠色經濟上爭當排頭兵,在鞏固提升脫貧成效上爭當排頭兵,為井岡山實現與全國同步小康而努力奮斗。
消息